中共中央宣傳部委托新華通訊社主辦

贛州市興國縣:環(huán)境美起來農民富起來

2019-05-09 09:37
來源:半月談網

三十余年間,植被覆蓋度由28.8%上升到了82%,誕生了竹節(jié)水平溝、反坡梯田、坎下溝等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國家級技術,先后摘回國家水土保持生態(tài)文明縣、全國綠化模范縣等國字號榮譽,農民人均收入由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120余元增長到9700多元。

地處江西省中南部、贛州市北部的江西省興國縣,曾在蘇區(qū)時期創(chuàng)造“第一等工作”。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,興國在水土流失治理生態(tài)扶貧中力創(chuàng)了新的模范。

初冬時節(jié),站在興國縣龍口鎮(zhèn)都田村山頭眺望,一片郁郁蔥蔥,遠處群山疊翠,近看色彩斑斕,拂面而過的清風夾著淡淡的桂花香,令人心曠神怡……

同樣的位置,在30多年前,卻是對面山上跑過一只老鼠都看得清清楚楚,午間太陽曬狠了,放個雞蛋在山上不久就能烤熟。國內外水保專家現場看后稱呼這里為“江南沙漠”,呈現出山上無樹、天上無鳥、河里無水、田里無肥、家里無柴、口袋無錢的狀況,農民人均收入僅有121.1元。

治山留水,才能改變環(huán)境,才能致富農民。此后,興國縣委、縣政府拿出改革的勇氣和責任擔當,將水土流失治理列入重要工作內容,領導帶頭,全民上山,栽樹種果。

既苦干,又巧干。興國縣十分注重科技支撐作用,組建了產學研相互協(xié)作的科技支撐體系,創(chuàng)造的“南方花崗巖劇烈侵蝕區(qū)小流域綜合治理研究成果”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、水利部科技進步二等獎,綜合治理技術在我國南方紅壤水土流失區(qū)得到成功推廣和應用。

興國縣還將生態(tài)治理與精準扶貧緊密結合,通過“山頂戴帽、山腰系帶、山腳穿靴”的模式發(fā)展產業(yè),大力實施山水林田湖草崩崗綜合治理工程,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(tài)效益的共贏。如今,興國縣擁有油茶70多萬畝、臍橙10萬多畝,楊梅、蜜梨、獼猴桃等4萬余畝,呈現出“層層梯田披綠裝,果滿枝頭花飄香,糧食滿倉魚滿塘,水碧山青好風光”的喜人景象。

山更綠了,民更富了,興國縣又著力提升生活質量和品位、提升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,勠力抓好基礎設施建設、現代服務業(yè)、新型城鎮(zhèn)化等六大攻堅戰(zhàn),新建和完善大批道路、能源、教育醫(yī)療、文化體育和公園等設施,讓中央善政在紅土地落地生根,讓歡聲笑語長留百姓心田。(魏榮? 張昌禎? 王永祿)

責任編輯:王明瑞

熱門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