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月談記者 吳文詡
37歲的北京市朝陽區(qū)人民法院民事審判一庭副庭長陳揚,近年來收獲一個廣為人知的外號——“三分鐘法官”。
乍一聽,“三分鐘”是形容工作麻利。作為轄區(qū)經(jīng)濟尤為活躍、人口流動頻繁的北京朝陽法院一名資深民事法官,陳揚既要處理家長里短的小糾紛,也要審理輿論關注的“高大上”案件。事實上,不快不行。北京朝陽法院2021年收案18萬件,平均每名法官到手超600件案件。
“最多的一年,我審結了1000件左右的案子?!标悡P說,“核對證據(jù)、電話溝通、預約開庭、調解、庭審……不管大案還是小案,這些程序都必不可少?!?/p>
陳揚準備去開庭
不過,“三分鐘法官”的外號,卻源于陳揚主動讓工作“慢”下來的舉動。原來,針對一些小糾紛,簡單的司法調解就能妥善解決,還節(jié)約訴訟成本。但是,實際操作并不容易。
“一方在講法理講情理,另一方卻只顧著傾訴內心的委屈和氣憤,根本沒在一個頻道上?!标悡P說,“必須引導當事人進入平和的交談模式,溝通才會有效。于是每次和當事人溝通陷入僵持的時候,我就主動提出,‘您先講三分鐘吧,咱們再接著聊’?!?/p>
“三分鐘講完了,法官您接著說吧”“您能耐心聽我說話,氣順多了”“‘三分鐘法官’,我來之前就聽說過您”……有了一次次“三分鐘”傾訴,一些情緒激動的當事人通常會逐漸冷靜下來,后續(xù)交流就更加順暢了。
陳揚說,“三分鐘”或許沒有解決實質問題,但拉近了法官與老百姓的心理距離,也讓當事人感受到了法律的溫情。
北京朝陽法院政治部主任劉黎說,陳揚審理醫(yī)療糾紛比較多,她專業(yè)干練的外表下藏著不露痕跡的溫情。醫(yī)療糾紛比較特殊,除了專業(yè)性強、鑒定繁瑣外,需要特別關注當事人特殊的心理境況。
陳揚曾辦理過一件醫(yī)療糾紛案,原告是位70多歲的老太太,她的老伴兒因普通感冒就醫(yī),住院后病情卻急劇惡化,幾周后便不幸離世。這樣的突發(fā)變故,讓老人難以接受。她堅信醫(yī)院存在重大過錯,對醫(yī)療鑒定完全無法理解,并認為預計鑒定周期過長,一定是醫(yī)院在惡意拖延訴訟。
在案件審理中老人情緒激動,多次崩潰慟哭。面對僵局,陳揚明白必須先過“信任關”“感情關”,才能進入法律程序。于是,她擠出時間,經(jīng)常給老人打電話并前去看望,了解生活起居、嘮嘮家常,傾聽老人的哀痛和思念,有時談到動情處,陳揚也不由得掉下眼淚。一次兩次、一周兩周、一個月兩個月……老人漸漸緩解了因變故帶來的悲痛,也愿意聽陳揚說說醫(yī)療鑒定是怎么回事。
此后,陳揚開始由淺入深解釋法律規(guī)定,還找來類似案例解答老人的疑慮,并決定陪同老人一起參加鑒定聽證會。“有法官在場的話,我就放心了,我同意鑒定?!崩先苏f。
在征得老人同意啟動鑒定程序后,案件審理程序得以順利進行。最終,鑒定結論認定醫(yī)院存在過錯,陳揚依法支持了老人的訴訟請求。
自獨立辦案以來,陳揚審結各類民事案件3000余件,無論大案小案,都妥善辦結,幾乎沒有投訴信訪。在一起引爆輿論的某明星離婚及離婚后財產糾紛案件中,陳揚抽絲剝繭、先易后難、分段推進,依法就婚姻關系等予以先行判決,引領輿論正向互動,從而穩(wěn)妥處理全案;在一起涉及北京減量發(fā)展的商場騰退案件中,陳揚反復工作、多方協(xié)調,推動雙方當事人互諒互讓,訴訟階段即完成近7000平方米的場地返還……
近年來,陳揚先后榮獲首都勞動獎章、北京市優(yōu)秀共產黨員、北京法院“為民榜樣”等多項榮譽。
面對成績和肯定,陳揚說:“一個好法官,應像一粒好種子一樣,扎根廣袤而有希望的田野上,既成就自己,也給予群眾公平的芬芳和正義的碩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