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共中央宣傳部委托新華通訊社主辦

云南麗江:石鼓鎮(zhèn)里說植綠

2018-07-24 13:38
來源:人民日報

伴著潺潺江水,在云南麗江石鼓鎮(zhèn)的林蔭道上行走,看到一位戴草帽的老人在慢慢踱步,身后還跟著一條小狗。打了個招呼,攀談起來,才知道他是當地一位退休教師,平時最喜歡來這江邊的林中散步。

老人今年84歲,叫趙碧,碧綠的“碧”、澄碧的“碧”,與江邊柳林的林水一色遙相呼應。這里有老人的兒時記憶,也有老人的晚年寄托。從青少年時開始,長輩就帶著他們來江邊種樹,挖土、培土的情形,到現在還歷歷在目。一撥又一撥年輕人成長起來,都來這江邊種樹,種出了一行行柳蔭,也種下了一代代的青春記憶。

“以前這里是什么樣?”“現在這里好啊,讀報看書……”問的,是我們的關切;答的,是老人的陶醉。對于老人而言,自己和后輩們在家鄉(xiāng)江邊種下的柳樹林,除了防汛防風防沙護田等功能外,最好的感覺,或許還是可以徜徉其中、沉浸其中。老人上年紀了,耳朵有點背,可能并沒有聽清我們問的是什么,但滿心里卻都是當下的美好。

一旁的和澤周老人就不一樣了,雖然也有77歲高齡,但是聲音洪亮、底氣十足。談起種樹的那些年、那些事,和澤周說,納西族人喜歡樹,離不開樹。可是,種樹不易,能活下來更難。遇到長江泛濫、洪水肆虐,種好的樹苗也會連根沖走,現在想來都會感到心疼。不過,也沒有其他選擇,種了沖、沖了種,人頑強、樹爭氣,沙地被漸漸固住,大水猛襲時村落農田也有了緩沖區(qū)。如今的楊柳青綠、水天一色、金沙江美,就是對付出最好的回報。

“種樹成林,要靠大家的力量,光靠自己是做不到的?!闭f到種樹,和澤周老人反復提起這句話。如今,種樹的擔子傳到了石鼓鎮(zhèn)林工站站長和朝明的肩上,他更是見證了這些年柳林的變化。讓人高興的,不只是柳樹越種越多了,種柳樹的人也越來越多了。干部、群眾、學生、志愿者……都參與進來,拿起鏟子鋤頭,把綠色記憶和守護行動灌注于一株株小樹苗,每個人就都成了呵護長江堤岸的貢獻者。正是眾人的力量,才有了百里柳林,保護了沿線1500多畝的良田??粗G柳繁茂,高樹夾雜矮枝,宛如時間的印記,著實令人感慨。

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,石鼓納西族人就和種柳有了一個約定。幾十年來,幾代村民,一條江邊,數段柳林,留下了他們的努力與汗水。老人們說,種柳樹要先扎根、后發(fā)芽,這樣才算是牢牢扎住了。那些種下后就發(fā)芽,而根還沒有扎住的樹,都是“假活”,長久不了。的確,無論是種樹護田還是沿線發(fā)展,一味從江里過度獲取,只看好經濟增長的“芽”,卻忽視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的“根”,往往會適得其反。柳樹的扎根生長,也像是經濟社會的發(fā)展,只有讓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根須深深地向下扎在祖國大地上,高質量發(fā)展的新芽才能向上不斷延展。
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18年07月23日 09 版)

責任編輯:郝嫻宇

熱門推薦